新疆阿拉山口 “國門風口”崛起亞歐樞紐
2015-10-12 10:39:12
Landbridge平臺
9月19日,一路向西的國際班列駛出國門前,位于新疆西部的阿拉山口口岸是“歇腳”“換裝”的最后一站。
由于地處戈壁,這個被稱為亞歐大陸“橋頭堡”的地方長年大風肆虐、飛沙走石、寸草不生。但作為我國向西開放的門戶,阿拉山口口岸卻因為日益密切的亞歐貿易在“國門風口”的荒漠之中穩穩扎根,短短20多年發展成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貿易樞紐。
談起阿拉山口的變遷,新疆博爾塔拉軍分區官兵最有發言權:“1990年國務院批準設立阿拉山口口岸,當時戈壁上只有幾個地窩子、一個氣象站和在建的火車站。軍分區官兵在戈壁灘勘查地形、放線打樁,戰士們一個夏天能磨破幾雙軍用膠鞋。”
阿拉山口物流頻繁、商賈云集,但惡劣的自然環境讓很多淘金者“望而卻步”。阿拉山口市農林水牧局副局長李承磊說:“2000年阿拉山口開始實施環境綠化工程,在城外布局防風林,在城內種植綠化林木。一道200米寬、8.5千米長的綠色屏障已經建成,降低了大風對城市發展的限制。”
進入新世紀,阿拉山口被國家列為重點建設和優先發展口岸:2006年7月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工程建成運營后,阿拉山口成為我國重要的能源運輸通道。
2010年7月博樂阿拉山口機場建成通航,阿拉山口成為我國西北首個集鐵路、公路、原油管道、機場運輸“四位一體”的陸路口岸。
阿拉山口市市委辦公廳負責人介紹,口岸從設立初期15萬噸的年過貨量,發展到現在的近3000萬噸,已成為全國最大的陸路口岸。尤其是2011年第一個中歐班列“渝新歐”開行后,目前十幾個國內城市均開行中歐班列通過阿拉山口進出國門。
近年來,隨著國家大力推動“向西開放”,尤其是“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戰略的提出,阿拉山口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2014年6月,阿拉山口綜合保稅區正式封關運營,吸引了40余家企業入駐。自封關運營以來,區內完成通關過貨35萬噸,貿易額達15億美元。
“作為國門衛士,我對阿拉山口的未來充滿信心。”阿拉山口邊防連指導員周華告訴記者,“雖然這個邊境小城常住人口也就4萬多人,可是如今城里風小了,教育、醫療機構不斷完善,隨著政策調整,物流、加工企業的進駐,老百姓增加了就業機會,‘免簽’入境旅游帶動了人氣。相信阿拉山口一定會發展成為綜合性的邊境開放城市。”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