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新歐”引領內陸地區融入全球產業大格局
2016-10-31 09:49:01
Landbridge平臺
2009年之前,重慶幾乎沒有筆記本電腦產業;而2015年,全球約40%的筆電來自“重慶造”。
還有,2015年重慶汽車產量突破300萬臺,是繼美國底特律之后,全球第二大汽車生產基地。
此前的重慶,咖啡消費量有限,今年卻成立了咖啡交易中心,將打造中國最大、全球第三大咖啡交易中心。
同時,不產一粒鉀肥的重慶,將建成我國內陸最大的鉀肥集散中心,每年鉀肥流通量將達300萬噸。
這些迅猛發展的景象背后有著諸多因素。不容置疑的是,重慶創造性地開通中歐班列“渝新歐”貨運通道,以內陸開放新思維參與國際產業調整,引領了內陸地區融入全球產業大格局。
“渝新歐”班列
于2011年3月正式開通。
由重慶經新疆至德國杜伊斯堡,路途11179公里。
5年來,鄭歐、義新歐等十余條歐亞大陸貨運通道應運而生。
渝新歐特點:
是五定班列;率先實現通關一次申報、一次檢查,全程放行;
最早引來回程班列,并解決了回程貨源短缺難題;推動了禁止國際鐵路運輸郵包規定的廢除,并開創了中國國際鐵路郵包運輸的先河。
對重慶而言,“渝新歐”不僅是通道,還是讓經濟發展的杠桿,通過內陸開放的新思維,針對國際產業調整,最終帶領著內陸地區融入全球產業大格局中。
渝新歐線路圖
“渝新歐”匯聚全球資源
內陸地區在國際產業分工中一直處于末端,而有了中歐班列“渝新歐”后,主動把握機遇,利用價格只有空運1/5、時間是海運1/3的優勢,匯聚到了全球資源。
中歐班列“渝新歐”這條亞歐大陸新通道的開辟和完善,對國際產業分工產生了影響。諸多筆記本電腦品牌企業和代工企業,還有約860家配套企業,紛至沓來。重慶一舉躋身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筆電生產基地。
重慶某筆電企業生產線
中歐班列促重慶成為鐵路運輸樞紐
由于重慶不產咖啡,且臨近最大咖啡產地云南,通過中歐班列實現了東南亞咖啡產地與歐洲市場需求的無縫連接。
每年我國的鉀肥消費量超1000萬噸,超500萬噸需需進口。今年,重慶大型農業集團與哈薩克斯坦的鉀肥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將通過中歐班列“渝新歐”將哈薩克斯坦生產的鉀肥運抵重慶,并投放到西南市場、日本和東南亞國家。于是,不產鉀肥的重慶,成了內陸最大鉀肥集散中心。
中歐班列對重慶乃至內地開放發展的“催化作用”不僅在工業,也影響了其他行業。
內陸地區:還要做“高地”
全球領先的印刷電路板制造商在重慶建廠,于4月投產,重慶成為中國第一個半導體封裝載板生產基地,在全球芯片產業中的地位獲得極大提升。
投資240億元的重慶某光電代線項目將于明年初投產,這就意味著重慶規模龐大的電子信息產業將有可能實現液晶面板的自給自足。
同時,每年有數千萬臺筆電通過中歐班列“渝新歐”運往全球各地,今年年底重慶手機出貨量則有望突破2.5億,預計占比將近全國一半、全球1/6。
中歐班列“渝新歐”所起到的貫通和拓展的作用,帶動了重慶從“成本競爭的加工貿易基地”向“打造全球產業高地”去轉變。
與此同時,在汽車方面,“渝新歐”也為重慶成為全球第二大汽車生產基地立下汗馬功勞。
以著名美國汽車公司為例,重慶作為其在美國本土以外最重要的海外生產基地,可在全球范圍采購大量汽車零部件,而“渝新歐”則提供了便捷高效安全的運輸通道。
“渝新歐”效應正初具規模
重慶為中心的亞洲“航空經濟圈”
“渝新歐”將升級為“亞新歐”,實現歐洲與亞洲的鐵、水、公運輸的多式聯運模式,并最終將輻射至新加坡、香港、東京、首爾等城市。
例:通過中歐班列“渝新歐”,歐洲貨物運到重慶,再空運到目的地新加坡,運輸時間雖然增加12天,但成本僅為空運的五分之一!
“渝新歐”成為歐洲與東盟的鏈接,形成一張網
“渝新歐”還通過“公鐵聯運”向南延伸:
重慶 - 東盟公路物流大通道的東線通道已被打通,貨物從重慶出發,經廣西憑祥口岸到越南河內,運輸時間比海運縮短20余天,成本僅為空運的5分之一。
重慶還將打造兩條下南洋通道:
中線(重慶-云南磨憨-新加坡)
西線(重慶-云南瑞麗-緬甸仰光)。
其公路班車貨值,預計在2020年有望達到200億元/年的規模。
突破原有運輸模式,推進“并行發展”
在國際物流規則誕生的海洋運輸時代,沿海城市的優勢非常明顯。重慶沿西北方直線距離不過1萬公里就是歐洲,但是按向東出海慣例,貨物只能東運上海,裝船南下穿越馬六甲海峽,再轉向西北前往歐洲,一圈要多走2萬公里........
而“渝新歐”改變了這一局面,帶領內地城市適應陸路與海洋運輸方式并行的新時代。
各項問題優化
重慶正與國家相關部委共同推動鐵路運單融資押匯等規則的突破,協調解決國家之間的貨物標準不統一等問題,同時探索多式聯運統一運單、載距標準化的“一單制”,旨在實現不同交通方式“硬件上的無縫銜接,軟件上的規則統一”。
政府補貼不可避免
一條國際物流大通道從誕生到成熟,往往至少需要8到12年的培育期,在此期間政府的支持必不可少。中歐班列運輸費用高于海運,為早期培育市場,政府搭建平臺并前期提供補貼等扶持政策很正常。
未來規劃
未來,“渝新歐”的發展將從“市場主導”到“市場主導+政府合理參與”轉變,由政府設定補貼標準,對適合的高附加值產品予以選擇性補貼;加大協調力度,增加班列的回程貨源,不斷降低運價;班列盈利后,政府逐步“放手”將其交給市場。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