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一個新的樞紐崛起,不過……取代馬拉,不存在的
2020-09-30 09:50:04
Landbridge平臺
波蘭的馬拉舍維奇之外,中歐班列一個新的轉運樞紐似乎正在以不可阻擋的勢頭崛起。
它就是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幾個數據,從數字絕對值上看甚至有些小,但關鍵在增速:
從今年1月到8月,通過加里寧格勒往返中歐的集裝箱過境運輸量(包含純鐵路和海鐵聯運兩種方式),集裝箱運量達到1.26萬標箱。
(注:1.26萬標箱,折算下來大概是150多趟中歐班列的運量。而加里寧格勒場站的設計操作容量為45萬標箱,延伸閱讀《馬拉擁堵的話,誰會成為贏家?》)
今年前8個月,通過加里寧格勒和巴爾迪斯克(Baltiysk)海鐵多式聯運設施的集裝箱運量是7930標箱,相當于去年的10倍,去年這個數據僅為796標箱。
(圖片來源:Dispetcher/MarinTraffic)
以上數據來自俄羅斯塔斯社的報道。過境加里寧格勒的中歐班列運輸由俄鐵集團、UTLC以及歐洲和中國的運營商共同組織。
不過,并不能說,加里寧格勒會取代馬拉舍維奇等傳統通道的地位。
馬拉舍維奇的集裝箱過境運輸量有多少呢?從UTLC官網的相關數據,可以來個“管中窺豹”。
今年3月,馬拉舍維奇過境的中歐班列約為250列,折算下來約為2.05萬TEU。
單單一個月,已經比加里寧格勒到目前為止的運量高了。所以,加里寧格勒還只是個開始。
加里寧格勒的各項基礎設施完善,具備足夠的換裝與裝卸能力,也是在合理容量承受范圍以內而言。以往中歐班列集中于馬拉舍維奇一個入境歐盟的通道,隨著發運量增長,單一通道已經不能滿足中歐班列的需求,才會出現擁堵、箱貨長時間滯留的狀況。
如果認為加里寧格勒會取代馬拉,那么終有一天,加里寧格勒也會重蹈覆轍。因此,在穩固和完善傳統通道的基礎上,積極開發俄羅斯加里寧格勒、斯洛伐克多布拉等歐盟新通道,百花齊放,才是正道。
中歐班列取代不了海運空運汽運,一個新通道也無需取代一個傳統口岸。說到底,中歐班列不是一場零和游戲。
(來源:探索新絲路)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