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文章:中國造列車借“一帶一路”駛向西方
2018-11-26 11:02:33
Landbridge平臺
日本《朝日新聞》11月21日發表題為《中國鐵道車輛出口西方國家》的文章稱,在美中對立加劇的背景下,通往因中國政府“一帶一路”倡議而加深了關系的歐洲國家、連接中國與歐洲的國際定期貨物列車即中歐班列影響力增加了。全球最大的車輛制造商中國中車(CRRC),也以歐洲為舞臺磨煉技術。
文章稱,在11月上旬舉辦的第一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就出現了中國領導人為俄羅斯和匈牙利領導人介紹情況的一幕。在中國館,中國領導人重點介紹了中歐班列,與各國領導人觀看展現中歐班列模擬動態運行的電子沙盤。它被比喻成行駛在21世紀絲綢之路上的“鋼鐵駝隊”,每2至3周就會行駛上萬公里。幾十個車廂連接起來的“隊列”長達幾百米。中歐班列比海運快,比空運便宜。
文章稱,中歐班列始于2011年,最早是在中國西南地區的重慶與德國杜伊斯堡之間運行。在“一帶一路”倡議推動下,2014年以后開行列次急劇增多。2017年全年開行3600列,今年有超過5000列之勢。
中國方面的起點是重慶、成都、武漢、義烏等50多個城市。作為目的地的歐洲城市達到40多個,涉及英國、德國、西班牙等國家。運送的貨物多種多樣,包括IT產品、汽車、機械零部件、木材、食品等等。最初多是運送中國產品出口,后來情況出現變化。據悉,進口的貨物在增加,有面向中國富裕人群的汽車、通過電商購入的百貨、葡萄酒等食品。
文章稱,中國認為中歐班列的運行將成為提升鐵路技術的好機會。
中國列車車輛制造商中國中車已經開始向德國出口自己制造的內燃機車。它采用柴油和蓄電池的混合動力技術方式,長于控制排氣量和節能。購買方是德國鐵路股份公司。中國中車在一直景仰的“老師”德國西門子的大本營開辟出了一條道路。
文章稱,9月在柏林舉行的世界最大規模國際軌道交通技術展覽會上,中國中車展出了內燃機車。集團總裁孫永才表示,通過與歐洲鐵路公司合作,來不斷提高技術革新能力。他旁邊展出的新一代碳纖維地鐵車輛“CETROVO”,吸引了絡繹不絕的行業人士。該車車體、轉向架構架、司機室、設備艙及設備機體等均使用碳纖維復合材料制造,與傳統金屬材料相比,整車減重13%。中國中車技術人員丁(音)先生說,“雖然材料昂貴,但車體輕,行駛安靜,節能優勢明顯”。該車窗戶帶有液晶顯示功能,可以觸屏檢索,進行網購等等。
(來源:參考消息)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