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班列規劃需要更高層次的系統統籌
2016-10-26 09:37:12
Landbridge平臺
近日,國家發改委網站公布了《中歐班列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0)》(下簡稱《規劃》),其目標是,到2020年,基本形成布局合理、設施完善、運量穩定、便捷高效、安全暢通的中歐班列綜合服務體系。
《規劃》的目標一旦達成,貨運積聚效應將會釋放,而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模式也將基本實現。不過這樣一來,中歐班列每年需開行5000列左右,同時還需大大提高回程運量。
在空間布局中,我們分別規劃了從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口岸、滿洲里口岸和二連浩特口岸出發的西通道、中通道和東通道。據了解,西通道主要覆蓋西北、西南、華中和華南區域,東通道主要覆蓋東北、華東和華中區域,中通道則主要覆蓋華北、華中和華南區域。
其中,西通道分為三條,一是從阿拉山口(霍爾果斯)口岸出發經哈薩克斯坦與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相連,二是從霍爾果斯口岸出發經哈薩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國進入歐洲,三是將吐爾尕特口岸與規劃中的中吉烏鐵路連接,經吉爾吉斯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土庫曼斯坦、伊朗、土耳其等國進入歐洲;中通道則經過京廣、集二鐵路干線從二連浩特口岸進入蒙古國再連接到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東通道則經過京哈、哈大等鐵路干線從滿洲里口岸進入俄羅斯與俄羅斯西伯利亞鐵路連接。
從《規劃》可以看出,這些規劃主要以西伯利亞大陸橋和新亞歐大陸橋為依托,共計劃建設43條中歐鐵路直達班線,其中既有線路為23條,包括西通道14條,東通道7條,中通道2條;而規劃的20條新線路中,也有眾多線路經過西通道。
顯然,《規劃》似乎更傾向于建設西通道,這是因為根據“一帶一路”倡議,新亞歐大陸橋是重點發展的線路。新亞歐大陸橋東起連云港(5.020, -0.01, -0.20%),經阿拉山口進入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德國,終點為荷蘭的鹿特丹港,全長10800公里。于2011年3月19日首開的“渝新歐”中歐班列(重慶至德國杜爾斯堡)走行的就是西通道。
按照 “一帶一路”倡議和“鐵路出海”的戰略目標,中歐班列的大規模建設和發展是遲早的事。從“渝新歐”開始,中歐班列呈現出高速增長勢頭,截至2016年6月,已經累計開行1881列,回程502列,以這樣的增長速度,要實現《規劃》的目標并不是很困難。
然而,從已開行的中歐班列獲得的數據卻不樂觀。
雖然鐵路貨運的價格要比海運高3到5倍,但運輸時間至少節省10天左右。假以時日,鐵路貨運應該可以培育出對時效敏感的罅隙市場。但在已開行中歐班列的18個城市,各地政府不惜血本進行巨額補貼,硬是將中歐班列的價格拉低到與海運價格一樣,各地貨主也將“補貼”作為集散首選,甚至舍近求遠,這不僅嚴重干擾了市場自有的調節機制,也影響了尚處培育期的中歐班列正常生長。如果繼續下去,未來5年,整個中歐國際貨運體系可能會因此遭到破壞。
目前來看,《規劃》對實現規劃目標的外部環境、內部問題和資源約束估計不足,因此,采取的配套措施也存在著系統配合需要統一協調的問題。
其中,外部環境主要表現在未來五年歐洲和中國的經濟并不樂觀。歐盟是中國第一大貿易伙伴,而中國則是歐盟僅次于美國的第二大貿易伙伴。中國與歐盟2015年的雙邊貿易額為3.51萬億元、與2014年相比下降了7.2%。
2016年英國公投脫歐、德意志銀行陷入重重危機、難民問題以及恐怖襲擊將極大地拉低歐洲的投資和經濟指標。與此同時,歐盟方面要求中國削減過剩產能,充分市場化,并高舉“雙反”大棒。由此,中歐貿易恐難再重復過去的高速增長。
另外,在全球制造業低端向東南亞轉移,高端向美、日、歐回遷的狀態下,中國實體經濟也難以在短期內實現好轉。據商務部統計,2015年我國最終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66.4%,成為經濟增長的第一驅動力。這表明,我國原先在全球產業鏈的大流通領域所占據的優勢地位將不復存在。
看來,中歐國際貨運市場的前景不容樂觀。隨著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大宗貨物越來越向小型化、輕型化、高附加值等方向發展,運輸的重量和體積也隨之減少。不僅如此,全球貿易的持續低迷也加劇了全球航運市場的運力過剩。目前,海運價格呈直線下降趨勢,受此影響,全球班輪公司運力100強中航運排名第一的馬士基已開始大規模裁員,而排名第七的韓進海運則宣布破產,鐵路國際貨運要想從海運市場“火中取栗”可能會有些燙手。
中歐班列規模化經營的風險還來自于,需要途經多個國家進行寬準軌換裝和通關,而參考國際組織“透明國際”針對全球168個國家和地區的腐敗程度發布的“2015年全球清廉指數”報告,西通道沿途中亞五國的排名都在100名開外,甚至在150名以上,如果沒有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將嚴重影響中歐班列的運行效率。
因此,筆者認為應在《規劃》之上率先解決三個方面的問題:
第一,應鼓勵中國企業到歐洲并購優勢企業,并形成跨越中歐的全產業鏈,將制造與物流、貿易無縫融合。
第二,要鼓勵鐵路企業與港口、海運企業通過換股實現聯合經營。這不僅能實現多式聯運的無縫連接,還會通過港口網絡增加班列的回程概率,促進全供應鏈的優化,弱化地方政府的過度參與與競爭。
第三,從國家層面推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自由貿易協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眾多,但短期內最為牢固的國家間合作還是“上合組織”。目前,我國與俄羅斯及中亞五國關系密切,應積極主導更進一步的經濟合作和自由貿易,使之成為中歐班列的橋梁。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