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問題亟待解決 中亞“蛋糕”有點苦
2014-07-02 14:29:47
Landbridge平臺
根據新疆一些代理商以及外貿公司的說法,目前,中亞市場已經有緩慢恢復的跡象;而根據中亞五國仍需大規模建設的現狀以及自身的資源實力,可以預期的是,中亞市場必然會恢復到一個較快發展的軌道上來。
然而,由于金融危機對中亞五國帶來的陣痛是持續的,所以這個市場表現出一種脆弱性。對于企業來說,不能以未來的市場容量來判斷當下。理性分析的話,可以發現,這個市場具有非常強烈的特點,而這些特點所導致的便是讓人們深思,現時的中亞市場是否值得全力參與?
利潤空間被擠壓
工程機械整機產品出口普遍存在高退稅的現象為企業迎來了較大的利潤空間,但是,如果將增加利潤的重點放在這方面,所帶來的問題不僅是出口風險加大,更是利潤的大幅減少。
由于很少有主機企業在中亞建立海外經銷體系,所以,活躍在中亞工程機械市場上的主要力量是新疆口岸的外貿公司,這是一支非專業的工程機械隊伍,只是圍繞利益訴求而進行銷售活動。
因此,從很早開始,這些企業所奠定下的市場格局便是平價銷售商品,專吃退稅差價。這些企業之間為了競爭需求,更是讓利給用戶,由于不少產品的退稅比例都能夠達到17%,這個空間非常巨大。這種非常態的競爭為日后的外貿公司利潤全線下降埋下了伏筆。
經過多年的競爭之后,企業與用戶之間達成的利潤比例基本上維持在4∶6或者3∶7。然而,隨著市場的開放程度不斷提升,中亞用戶已經對中國的出口退稅政策十分熟悉。他們并不去注意這些外貿公司在定價時是否給自己留出了利潤空間,直接向出口退稅提出了更高的利益分成方案?,F如今,最大的關于出口退稅的分成方案已經達到了1.5∶8.5。
出口退稅本身就是一種鼓勵企業出口的政策,這個政策應該完全由中國企業享有。產品定價時,這部分收入不應作為利潤被考慮進來,企業應當在這部分收入之外謀求真正的利潤。目前的這種局勢,不僅使外貿公司陷入被動,主機企業開拓中亞市場也困難重重。
為促進三國一體化,俄羅斯、白俄羅斯和哈薩克斯坦在白俄羅斯首都明斯克簽署的關稅同盟海關法典協定對工程機械行業帶來了不小的沖擊。由于三國之內的關稅可調節性非常大,這使得俄羅斯一些實力明顯遜于中國企業的工程機械制造廠家得到了區域保護的優勢,這對中國企業試圖謀求產品的價值回升構成了極大影響。
信用評級難以確定
對于很多企業來講,對中亞用戶最擔心的一個問題是信用度。工程機械產品動輒幾十萬、上百萬甚至更高,用戶能否如約付款,是否會出現壞賬,這些問題都缺乏可控性。
政治格局穩定是一個國家的用戶信用度的基本保障,這點在中亞五國之間體現得非常明顯。相對而言,哈薩克斯坦的政局最為穩定,其用戶的信譽度也比較有保障。吉爾吉斯斯坦的政局最為復雜,由于政局不穩,使得金融體系也受到極大沖擊,企業非常擔心該國用戶的信用度受到威脅,所以與這些國家打交道的時候都顯得非常謹慎。
此外,在金融危機之前,中亞地區被人們視為最有希望的新興市場之一,但是在金融危機中整個市場卻幾乎呈現出“蒸發”的態勢。究其原因,關鍵在于中亞五國的金融都受到了美國的支持。起因于美國的次貸危機很快便波及到這些國家。正是由于這種依賴于外在的金融體系,導致這些國家的用戶不具備真正的經濟實力,因此,用戶的購買能力受外部環境影響的可能性非常大。
由于信用等級難以評定,當下盛行于中國工程機械領域的融資租賃業務在這些國家就無法展開。據了解,有些經銷商和外貿公司只信任由中國金融機構在這些國家的分支機構出具的信用證明。但還是有部分經銷商,對這種形式也放心不下,不接受任何的分期、融資租賃、按揭等付款方式。
事實上,在中亞工程機械市場,特別是新疆各口岸城市的邊貿市場上,最普遍的做法便是全額付款。對于經銷商來講,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有效控制企業的財務風險。
服務三包無法解決
在與一些新疆當地的外貿公司溝通時,記者了解到一個情況,許多公司在售出機器時就向中亞用戶明確提出,不提供三包服務。
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很多。首先,這些外貿公司所從事的只是一種接到訂單,然后到當地代理商處進行采購的銷售方式。這些企業不是專業的工程機械營銷公司,不具備服務能力,而當地代理商的銷售和服務權限一般都限制在當地,無法提供出境服務。其次,也是出于安全、成本等因素考慮。
一般情況下,中亞用戶采取的辦法是采購主機時,購買一批相應的配套件,一旦發生問題自行解決;遇到實在解決不了的問題,他們會將機器拖到口岸進行維修,由于沒有三包,幾乎所有的環節都需要再支付一筆費用。
這就對產品提出了很高要求,如果主機質量不過關的話,產品在中亞很難真正打開銷量。但是,由于工況惡劣,服務與維修是工程機械產品所面對的常態,這個問題是必須解決的。
由國內靠近口岸的經銷商來負責售后服務問題顯然是不現實的,那么這個責任就又回到主機企業頭上。對于主機企業來講,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在于在中亞地區設立強大的服務體系。這就需要尋求當地經銷商,以及設立服務站等。目前,只有徐工等少數幾家企業在中亞地區有經銷商網絡,但其數量和規模都仍待提高。
考慮到目前中亞市場尚未快速啟動,此時布局的成本仍然較高。隨著中亞市場工程機械產品保有量的不斷提升,以及銷量的逐步增長,銷售及服務網絡的中亞布局會逐漸展開。
版權與免責聲明:此稿件為引述消息報道,稿件版權歸原作者所有,Landbridge平臺不對本稿件內容真實性負責。如發現政治性、事實性、技術性差錯和版權方面的問題及不良信息,請及時與我們聯系,并提供稿件的【糾錯信息】。糾錯熱線:0518-85806682
Landbridge平臺常務理事單位
- [常務理事單位] 沈陽陸橋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中南國際陸港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成都厚鯨集裝箱租賃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湖南德裕物流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安德龍國際物流集團
- [常務理事單位] 重慶逆鋒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陜西遠韜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天津海鐵聯捷集團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LLC ST GROUP
- [常務理事單位] 宏圖集裝箱服務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哈薩克斯坦Falcon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和泰源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戰艦國際貨運代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青島亞華集裝箱堆場
- [常務理事單位] 海晟(上海)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
- [常務理事單位] 俄羅斯西格瑪有限責任公司




